0

    把一捧捧的康乃馨、郁金香还有玫瑰都丢进垃圾车

    2024.03.16 | admin | 24次围观

      原创 小南 中南屋世界公民教育

      今年的母亲节在5月11日,往年这个时候,来自欧洲的订单都会让肯尼亚的诸多鲜花农场应接不暇。

      菲欧娜在肯尼亚的纳瓦沙湖边拥有两座鲜花农场,但今年这个时刻,农场里却格外冷清。菲欧娜指挥着两个员工,把一捧捧的康乃馨、郁金香还有玫瑰都丢进垃圾车,送往垃圾填埋场掩埋。

      盛开的花朵散发出的馥郁香气,却不能缓解菲欧娜心头烦闷半分。一年的经营因为疫情的影响付之一炬,菲欧娜的农场也到了命悬一线之际。

      ▲被大量丢弃的鲜花

      疫情之下,蒸发的欧洲市场

      肯尼亚位处东非高原,境内大部分区域气候温和恰如我国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鲜花种植产业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

      近几年来,鲜花产业已成为肯尼亚第三大创汇产业。据统计,肯尼亚约有50万人(肯尼亚2018年人口数约为5140万)从事鲜花种植业。产品的70%都销往欧洲市场,其中以荷兰、英国、德国为主。

      自3月以来,疫情重击欧洲各国,欧洲多个城市逐渐进入封城状态,国际运输业也一度暂停运转。欧洲市场需求的锐减,让肯尼亚的鲜花产业遭受重创。

      肯尼亚鲜花产业协会会长克莱门特分析到:“虽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会波及各个产业,可对鲜花产业来说,这影响绝对是迅速且致命的。

      比如说制造业,即便损失了订单,但生产的原料永远不会坏。鲜花不一样,卖不出去的鲜花就是一堆会很快腐败的垃圾罢了。”

      据克莱门特估计,疫情后肯尼亚的鲜花产业,每个月的损失约在18-22亿肯尼亚先令之间(约1.1-1.5亿人民币)。每天的损失约为$300,000(约210万人民币)。

      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失去了经济来源的家庭。失去了市场订单的鲜花农场纷纷遣散员工,只留下极少数人管理农场,清理垃圾。

      雅新达是一家位于东非大裂谷附近的农场的熟练工,每年的鲜花上市时节他都忙到不可开交。可是今年的他,自疫情开始便丢了工作。

      “我已经连着三周没有任何收入了。我是家里唯一能赚钱的人,现在每天甚至都吃不起三顿饭了。”雅新达除了鲜花种植没有其他的技能,如今的他毫无出路可寻。

      “我开始害怕明天,因为我知道明天还是没有飞机(能把鲜花送去欧洲),那我还是没有工作。有时候我甚至希望明天的自己不要醒来了。”

      ▲被随意堆放的鲜花等待被销毁 /图源:中国青年报

      反观欧洲本土的鲜花种植业,也并不乐观。以郁金香闻名的荷兰,在往年3-5月大概8周的时间内的销售额能占全年的一半以上:这段时间内节日聚集,国际妇女节、复活节、母亲节等,市场上都会有大量的鲜花需求。

      而今年,新冠肺炎给荷兰花卉市场带来的损失约50亿欧元。欧洲各国封城隔离期间,各种大型集会、仪式等不能举办。而婚礼、生日会等庆祝聚会场合的订单一直是荷兰鲜花产业的重要支柱。

      随着订单的逐渐取消,荷兰一家花卉公司不得不在一个月内销毁4亿株鲜花。

      ▲荷兰工人在销毁鲜花制品

      做成鲜花饼,

      为什么不是一种好的解决办法?

      ▲中国日报网的微博评论

      3月,中国日报网的微博发布了肯尼亚鲜花产业遭受重创的消息,一时间网友纷纷出谋划策:为什么不做成精油?做成干花?或者如果是可以食用的鲜花,能不能做成鲜花饼呢?无论如何,这盛放的鲜花被抛弃独自腐败,总觉得心疼和不舍。

      把无法消耗的鲜花做成鲜花饼,听起来是一种美味且一举两得的方法,但这却实在不符合肯尼亚鲜花种植产业的实情。

      大量收购肯尼亚鲜花的欧洲市场只需要鲜切花,鲜切花是并不需要经过加工的鲜花产品;此外肯尼亚种植鲜花虽然时间较长,但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人力种植收割,并未发展出成熟的鲜花加工产业。

      过去几年内,肯尼亚农业部加大对鲜花产业的科技扶持,却也只是改善了鲜花的种植技术,让花农们能够培育出品种更优的鲜花,尚未发展鲜花的其他产品。单一的鲜花生产产业链,在巨大的经济冲击前毫无应对之力。

      此外,已经收割的鲜花需要在冷藏仓内保存保持新鲜,而冷藏仓每日租金高昂,一般的农场根本无法负担这个费用。

      除销毁之外,一些实力雄厚、能够承担一段时间经济损失的农场也可以选择不收割鲜花,一些花期较长的品种或许还能够等到市场回暖。

      可即便是这些农场能够负担继续培育鲜花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成本损耗,它们却面临另一项致命挑战:农场内普遍使用的是从中国进口来的优质肥料,而中国也因受到疫情影响,很长时间内没有向肯尼亚出口肥料了。

      没有肥料,即便农场主们有能力养着这些鲜花,它们最终也只能因缺乏营养而枯死在田里。

      而那些面临倒闭,无力运营的农场只能选择销毁所有的产品。根据肯尼亚环境管理部门的规定,所有被销毁的产品都需要统一丢进搅拌机搅碎后填埋,不能随意丢弃,否则会给环境带来危害。

      而销毁鲜花的费用则需要农场自己承担,这对原本就入不敷出的农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工人将鲜花丢入搅拌机统一处理

      盛放的玫瑰堆在搅拌机里,几分钟便被搅得粉碎。在妮妮鲜花农场工作了13年的艾丽娅看着这一幕,不禁落泪。

      早年丧夫的她带着三个儿女,十三年来就住在工厂里。疫情开始前,她每个月能赚110美金,还能得到25美金的餐补。靠着这些,她供养的三个孩子都去了学校读书。如今她已经全无收入,仅有的一点积蓄也即将消耗殆尽。

      “对我来说,农场是一个庇护所,是我的家。如今我失去了我唯一的庇护所,接下来要去哪里呢?我每天和孩子们只吃一顿饭省钱,日夜祈祷疫情尽快过去。”

      肯尼亚农产品部门的主管建议政府给鲜花农场提供贷款,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可他们得到的援助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改变终将倒闭的命运。

      肯尼亚的鲜花产业遭受重创,除疫情影响外,还有市场过于单一、产业结构不完整等深层原因。待情况有所缓和,肯尼亚政府将进一步推动鲜花进入中国等亚洲市场。

      结语

      有人说,新冠肺炎是个等价器,因为病毒面前,穷人富人都会犯病,一视同仁。

      可在小南看来,新冠绝非什么伟大的“等价器”,在全球危机下,贫富差距只会带来更多的不平等。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保障,人们在遭遇着发达国家不可想象的痛苦与煎熬。

      正因如此,全人类才更应该团结起来抗击病毒。对病毒的轻视与不作为,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在加剧弱势群体的灾难。

      原标题:《2020,肯尼亚的“葬花”之痛》

      阅读原文

    把一捧捧的康乃馨、郁金香还有玫瑰都丢进垃圾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